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游戏问答 游戏问答

第五人格同性cp-第五人格同盟证据

tamoadmin 2024-08-10 人已围观

简介1.九型人格6号健康层级、发展机制及翼型专题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关题目不会做 急!3.感性好还是理性好九型人格6号健康层级、发展机制及翼型专题健康状态 第一层级:勇敢的英雄 第二层级:迷人的朋友 第三层级:忠实的伙伴 一般状态 第四层级:忠诚 第五层级:矛盾 第六层级:独裁 不健康状态 第七层级:极度依赖 第八层级:被害妄想症 第九层级:自残 6号的发展机制 解离方向:朝向3号 整合

1.九型人格6号健康层级、发展机制及翼型专题

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关题目不会做 急!

3.感性好还是理性好

九型人格6号健康层级、发展机制及翼型专题

第五人格同性cp-第五人格同盟证据

健康状态

第一层级:勇敢的英雄

第二层级:迷人的朋友

第三层级:忠实的伙伴

一般状态

第四层级:忠诚

第五层级:矛盾

第六层级:独裁

不健康状态

第七层级:极度依赖

第八层级:被害妄想症

第九层级:自残

6号的发展机制

解离方向:朝向3号

整合方向:朝向9号

6号侧翼

反六--5号翼型的6号:“防卫者”

正六--7号翼型的6号:“搭档”

?

根据对6号性格者发展情况的分析,可以将其划分为三种状态: 健康状态、一般状态、不健康状态。 在不同的状态下,6号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

健康状态

处于健康状态的6号是内心平衡的人,他们不再盲目地怀疑他人,能够忠于他人、认同他人,因而也能够得到他人充满感情的回应。

对应的是6号发展层级的第一、第二、第三层级。

第一层级:勇敢的英雄

处于第一层级的6号能够 肯定自己、信任自己 ,并与自身的内在权威有一种和谐的关系,同时他们也能够相信他人,并以忠诚的形象赢得他人的信任。

他们值得信任,能和他人打成一片。不会像一般状态下的6号那样不断怀疑自我。

他们的内心有一种不屈不挠的 勇气 ,行为举止传达出一种沉着、一种果敢,敢于面对巨大危险,为他人的利益奋斗。

在人际关系方面,非常健康状态下的6号达到了一种动态的相互依靠,没有人在这一关系中居于支配地位,也没有人在其中低人一等。

支持他人,关爱他人,而自己也被关爱;既能独自工作,也能和他人一起合作。

?

第二层级:迷人的朋友

处于第二层级的6号拥有一种 迷人的个人魅力,能够在无意间吸引别人 。

他们知道如何引起他人强烈的情感反应,左右他人的情绪。他们有一种让他人作出回应的能力,尽管他们自己通常意识不到这一点。

他人觉得他们的友善是真心的,于是就作出了正面的回应。 6号 有一种热忱的、令人愉快的特质,可以刺激双方的关系。

可能只是一个眼神的交会,也可能只是一个微笑。爱开玩笑的天性是 6号 表达爱的信号。

相对健康状态下的6号,也不能一直做到自我肯定和与他人和平相处。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 他们害怕被抛弃、被孤立。

6号开始寻找可以信赖的人或事,因为他们逐渐失去了自信心。

第三层级:忠实的伙伴

处于第三层级的6号是忠实的伙伴,为了维持一段真挚的友谊或一段稳定的合作关系,他们会十分忠诚,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段关系之中。

即便是对健康的6号而言, 必须吸引他人这种想法也会引起一丝焦虑。

健康状态下的6号通常可以在职业方面崭露头角,都觉得他们是合伙人或同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

?

一般状态

处于一般状态的6号是 一个内心充满不满的人 , 他们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到自己深信的安全稳定的东西上,会怀疑自己。

对应的是6号发展层级的第四、第五、第六层级。

第四层级:忠诚

处于第四层级的6号在忠实的性格特征上更进了一步——忠诚,他们越发感到维系一段稳定关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因此他们选择承担更多的责任。

因此想要进一步加固自己的 “社会安全”体系, 更努力地工作,以获得同行和权威的接纳与认可。

一般状态下的6号在 很难做决定 ,尤其是在作出重大决定的时候会面对更多的内在冲突和自我怀疑。

第五层级:矛盾

6号意识到他们 不可能同等满足其所效忠的所有人。 因此,他们想要弄清楚谁是真正站在自己一边的,谁是真正可靠的支持者。

处在第五层级的6号 总想考验他人(包括他们的盟友和权威人物) ,以便知道别人是如何看待他们的。

他们开始怀疑自己被人利用了,或者他人是否真的尊重自己。于是,他们变得越来越警惕多疑。

处在第五层级的6号会变得极其难以相处,因为他们不愿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处于第五层级的6号内心的不安全感逐渐加深,这使得他们变成了矛盾的悲观主义者:

他们 一方面能够忠实于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 一方面有开始担心无法应付肩上的压力和要求, 害怕因此而失去来自盟友和支持体系的安全感。

这时,他们容易产生矛盾心理: 我们如何能减轻身上的压力和紧张,又不会让自己尽忠的那些人感到失望甚至愤怒呢?

第六层级:独裁

处于第六层级的6号是独裁的反叛者, 他们内心的恐惧感越发强烈 ,他们努力想要控制自己的这种恐惧感,却因为已经与内心的权威失去了联系。

常常做出粗暴的反恐惧行为,给人以极富攻击性的印象。

不论他们是属于恐惧症还是反恐惧症,6号的反恐惧症倾向都 变得更为公开 。 从6号的角度看,他们的攻击性是有道理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 “不公平待遇”。

在本来或曾经十分可爱、讨人欢心的6号变得如此好战和如此独裁之前,要说服不了解他们的人不要相信他们是很困难的。

?

不健康状态

处在不健康状态中的6号是一个内心失衡的人,他们严重缺乏安全感,变得极端依赖和自我贬抑,同时有强烈的自卑感,觉得自己很无助、无能,寻求更强大的权威或信仰来解决一切问题,唯命是从,有受虐倾向。

对应的是6号发展层级的第七、第八、第九层级。

第七层级:极度依赖

处于第七层级的6号是过度反应的依赖者,他们 一改第六层级时嚣张跋扈的形象,变得胆怯、懦弱起来 ,因为他们发现在尝试攻击性行为后无法继续坚持。

由于不断地自我责难和强烈的不安全感, 6号 开始变得不健康,那种不安全感强化了其自卑程度,让他们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健康状态时奉献给他人的忠诚,现在退化成了依赖。他们牢骚满腹、抱怨、看轻自己,以致仅存的一点自信变得更加微弱,他们变成了向他人倾倒苦水的情感抽水马桶。

他们不断贬抑自己,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差人一等。

抑郁 也是6号的一个严重问题。他们极度焦虑,常因为恐惧和紧张而雷霆;不过,他们也害怕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两种情形都是因为他们害怕朋友会离开自己 。

第八层级:被害妄想症

处于第八层级的6号有着更深的焦虑感,这使得他们从自我压抑的抑郁症状态逐渐转变为了歇斯底里的被害妄想症状态,这使得他们失去他们失去了控制焦虑的能力。

当他们想到自己的时候,会变得失去理性和疯狂;想到他人的时候,则充满歇斯底里与妄想。

对自己伤害最小的一种形式大约就是歇斯底里的爆发或对配偶与同事的攻击,结果或者是关系疏远,或者是被开除。他们还会摔东西、喊叫、暴力。

第九层级:自残

如果他们忍不住要把自己的恐惧感和敌意投射到他人身上,他们就会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或为了与他人发生联系而自我毁灭性地堕落。

处于第九层级的6号是 自残的受虐狂 ,因为他们确信来自权威人物的惩罚不可避免,所以他们干脆自我惩罚,以抵消负罪感,逃避或至少减轻权威的惩罚,严重可能自杀、自残行为或伤害他人。

?

6号 的发展机制

解离方向:朝向 3号

自第四层级开始,一般状态和不健康状态下的6号在压力下开始表现出一般状态和不健康状态下的3号的某些特征。

当6号处于压力状态时,他们的性格会向3号靠近。 他们内心的恐惧感迅速扩大,随时都感到好像某些可怕的事情将要发生,但实际上可能毫无事实根据,这往往促使他们加紧防御。

处在第四层级 的6号开始给自己加上一堆的责任,让自己埋头工作,以压制内心的焦虑。当不安全感出现的时候,他们基本上和一般状态下的3号一样,以更加努力的工作来排遣。

到了第五层级 ,和一般状态下的3号一样,6号还不想疏离身边的人,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不自信。

在第六层级 ,6号的态度和行为更具挑衅色彩,更具攻击性,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和夸大自己的成就,以补偿自己越来越强的自卑感。

当处在第七层级的时候, 6号害怕自己会因为做得太过头而失去支持。和不健康状态下的3号一样,处在第七层级的8号人 试图掩盖自己的错误 ,拒不承认自己与所引发的问题有关。

在第八层级 ,妄想的6号陷于各种活动和强迫性行为中,变得极其狡猾和表里不一,就像不健康状态下的3号一样 “笑里藏刀”。

到了第九层级 ,自我惩罚来避免受到他人的惩罚,但在越来越大的压力下,他们可能表现出最低层级的3号的行为,其焦虑感和愤怒会以变态的形式爆发出来,无情地伤害他人。

如果得不到放松,恐惧症型的6号就可能长期处于抑郁这种状态。

如果能够让6号学会放松,把注意力集中在要做的事情上,忽略内心的恐惧感和紧张感,反而能极大地提升6号的行动力,有益于6号的发展。

?

整合方向:朝向 9号

6号想要解决对自己和对他人的矛盾情感以及焦虑、当他们走向9号的时候,正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当6号感到安全时,他们的性格会向9号性格者靠近, 他们会感到放松,内心被解放,思想平静下来。

情绪十分开朗,对他人有接纳心和同情心.他们的心胸会变得越来越开阔。

经过整合的6号情绪稳定、平和、自持,他们完全 克服了依赖倾向 。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恐惧感,并主动去改变它。

但 要注意, 6号在感到放松的同时又会担心失去自己的优势。 因为他们认为,当他们感到放松和快乐时,他们的警觉力就容易减弱。他们可能像9号一样寻找不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感到空虚和寂寞。

总之,经过整合的6号不仅拥有安全感,并且有信任他人的能力,这些都是他们曾经缺乏的。能够克服焦虑感,真正踏实、自在地生活。

?

6号侧翼

说明正反结论,6w7——正六,6w5——反六

如何判断正反:遇到真正击中要害的事的处事方式。

5号 翼型的 6号 :“防卫者”

6号的人格特质和5号的人格特质在某些方面是相互冲突的。

6号一般是以 同他人的关系为导向的 ,而5号一般是 以远离他人为导向 。

6号和5号 都看重安全感 ,但6号为此而寻求与他人结成同盟,而5号倾向于远离他人。

具有5号翼型的6号看起来就像1号,因为他们 严肃、自制 。和8号一样,他们也相当 外向和富有热情,喜欢表达自己的信念。

?

健康状态下 的具有5号翼型的6号结合了6号的 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 5号 的感知力、好奇心。

一般状态下 他们更焦虑,具有5号翼型的6号比具有7号翼型的6号 更为独立 ,不大可能向他人要求确信、建议或要求他人帮助解决问题。他们也会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不健康状态 下的他们会越来越深地 陷入妄想之中,强迫性地维护自己的安全,或是费尽心机去保护自己的地位。 因而以滥用酒精和药物作为处理焦虑感与妄想性妄想以及激励自己。

6w5就是反六分析:

遇到真正击中要害的事,6w5在外表,处事很能保持著镇定,不鲁莽行事,而且也懂得隐藏/间接式进行,平时造出的形像也是镇定矜持,交谈时情绪较少起伏。

通常只有在内心紧张,外表不一定看得出来。

(有很多人说6w5外表镇定矜持得像1号,当看到6w5谋略行事的一面,其实更像3w4(专家),

因为两者也是,外表上自我克制很强,可以以冷静外表隐藏另一面,对做事完美主义,行事爱走捷径,作风低调和隐藏式,敏感多疑,妒忌心强烈, 可是3w4是为了获得成就 , 6w5是为了获得安全感)

他们觉得某人对他们有不安全感,威胁时(尤其是遇到新来的人,对人想法也特别负面,更多猜忌妄想),就算出现了失常般的发怒,表面看来失常,内心仍然很有思考破除恐惧根源的能力

6W5就算多逃避处事也好,因为只是出自以退避方式解决恐惧根源,以免更严重的事情发生而已

也因为事事强调防卫自己,也顾虑家人爱人,所以通常也不敢作出违反法律的行为(可能也善於游走法制边缘来行事)

?

总结6w5就是反六的原因:

受第5型的侧翼影响 -----遇难题,必须自己解难,愈怕愈要解决,不喜欢交际,喜欢单独做事,只有在内心紧张,外表上很能压抑和冷静处事,所以能够隐藏式进行而不被发现,情况多恶劣也能保持处事思维及镇定外表.

愈不健康时,妄想世界有威胁的想法愈严重,不同的是第5主型的二者会是因为逃避恐惧而退隐

具有 7号 翼型的 6号 :“搭档”

6号的人格特质和7号的人格特质可以相互强化。

具有7号翼型的6号明显要更为 外倾、对享受快乐时光更感兴趣、更合群,且不那么专注于环境或自身。

6号专一于奉献、责任,可以为了安全感而牺牲个人追求,而7号专一于经验、个人需要的满足和保持多样的可能性 。(具有 7号 翼型的 6号 有时有点像 2号 。)

他们平易近人、乐善好施、对他人有强烈的认同。 他们比具有5号翼型的6号更热衷于被人喜欢和被接纳,可说起话来也更犹豫不定。

7号翼型为他们 增添了好社交、好开玩笑、热情等特质, 具有7号翼型的6号常常会关注他人的反应,以确定自己的行为是否得体。

?

健康状态下 的具有7号翼型的6号不仅渴望被人接纳、对他人有安全感,而且渴望快乐,尤其是物质享受方面。他们兴趣广泛,常常有多种爱好或消遣方法。

把自己热情的、好人缘的特质和职业技能(广告、市场营销、管理、法律等)结合在一起。

他们喜欢自我否定,如果可能,会把自己的恐惧变成重拾信心、进一步加深与人的联络甚至或增强自己幽默感的机会。

风趣搞笑,因为幽默感是他们藉以处理生活压力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他们总体上比另一个亚类型的人要更为外向。

一般状态下 的具有7号翼型的6号工作卖力,为人忠诚,但也开始出现拖拉、工作不主动的问题。他们比较多的依赖于他人重拾信心,在作出重大决定前总要找大量数据来参考。

如果得到的建议相互冲突,他们就会比具有5号翼型的6号更为犹豫不决。他们不知道如何才能很好地处理焦虑、紧张和压力, 其反应常常是冲动、生气、发怒。

渐渐地,具有7号翼型的6号开始抱怨、烦躁。喜欢以各种消遣和补偿措施来救助自己。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都要唠叨一番。

由于他们害怕面对生活中令人不满的现状的真正源头,所以他们害怕失败、害怕失去重要的人际关系而焦虑。

不健康状态下 的具有7号翼型的6号 变得更加依赖他人,对内心深处的情感需要也从不伪装。

自卑感加上逃避自身的渴望使他们在面对焦虑感时束手无策,而随着焦虑感越来越严重,他们的情绪会变得越来越反复无常。 比另一个亚类型的人更容易陷入歇斯底里的过激反应 。

6w7就是正六分析:

遇到真正击中要害的事,内心是出现逃避的念头,6w7平时已经容易焦急,冲动,交谈遇事时表情,动作起伏大,而且是不自控的,遇事容易依赖找人帮忙合作式行事。

正因为内心的想法容易显现在表情上,所以6w7就算当时扮作多顽强,凶猛也好,心怯,内心慌张的一面在语言,举指也容易被人看穿

愈不健康就愈是冲动鲁莽行事,因为冲动而不能镇定处事,所以实际防卫性,行动效果也比6w5差得多,甚至比严重不健康的7w8(现实主义者)更弱

也因为第6主型的顾虑心理,再加第7型侧翼的逃避心理,行事后可能会出现心怯,还以自我责备来渴望减缓惩罚的痛苦

?

总结6w7就是正六的原因:

受第7型的侧翼影响 -----遇难题,内心就想逃避痛苦事物,也渴望获得人际关系,平时交谈时表情动作明显和起伏大,而且是不自控的,情绪抑制较差而容易冲动,况且愈不健康就愈焦急,愈鲁莽行事,行动效果比6w5差得多。

和1号一样,6号也是 容易焦虑的人格类型 ,但他的焦虑症状要比1号严重得多,因为他们总是想象最糟糕的情况。

因此,可以说,6号算得上是九型人格中 最有“危机意识”的人格类型。

学完九型人格,应该知道,这个世界上除了结果,还有许多的东西需要关注,过程的重要。

六号是要如何取行动,控制思考。六号的逆境智商很高,因为想的多。

要简单地用几句话来描述6号是十分困难的, 因为 6号 的心灵状态是不断变化的。

如果我们把6号视为 “双性倾向” 的人, 即内倾情感型与外倾情感型的混合体 .可能会有所帮助。

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在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反应时—— 尤其是在出现焦虑感的时 ——会表出现完全相反的 补偿行为 。

一旦从对方那里得到了确信,他们又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还不够讨人喜欢,于是更具防卫性,因而补偿过度,表现出不需要他人的样子。

如果你在生活中接触到这样一个充满矛盾且令人捉摸不定的人,那他极有可能是6号。

?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关题目不会做 急!

百度首页 | 登录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百科 帮助

添加到搜藏 返回百度百科首页 编辑词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目录

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

整体把握

练习说明

教学建议

有关资料

选入人教2001版初中语文课本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臧克家,中国现当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的亲密朋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臧克家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2月5日20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四处逃亡。1929年还乡,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1934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学任教,发表了长诗《自己的写照》。抗战爆发后,诗人热情地奔赴抗日前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1942年秋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版《十年诗选》及长诗《古树的花朵》等。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文讯》,写了许多揭露、批判国民党统治的政治讽刺诗。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粉碎"四人帮"后,诗人又写了不少作品,并任复刊后的《诗刊》顾问。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此文选自1980年2月12日《人民日报》,原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有改动。

[编辑本段]整体把握

一、整体把握

1.这一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闻一多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具有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这是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最主要方面,这在这篇文章中充分表现出来了。文章的后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

然而,闻一多先生一生中主要身份是学者、诗人。因此,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于学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这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是始终如一的。

2.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全文只有一千多字,就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1)结构严谨。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2)选材精当。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这三件事作为例证。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3)精于剪裁。对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简。比如,闻先生的研究唐诗,作者并没有写他研读了哪些书籍,发掘了哪些新意等等,而是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这样的剪裁,能有力地突出中心。从详略上说,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两事,只用了一小段,不足一百字,强调“做”了“也没有说”的意思,表达的侧重点与前面又有不同。闻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及其被害经过,是人们熟知的,作者就不再对事实经过作过多的记述,而只是反复强调“凶多吉少”的紧急形势,撷取“演讲”中最“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从而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作者在材料剪裁上的深厚功力。

3.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

(1)生动形象。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此外,如“吃尽”“消化尽”“炯炯目光……远射……”,“赫然而出”“向……迈进了”“起先,小声说”“向……呼喊”“警报迭起”,等等,都是明显的例子,叙述语言和议论语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2)精练含蓄。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开头引用的闻一多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与第5段“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是“言”,也是“行”了。一个“说”字,竟然表达这么多的意思!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是耐人寻味的。

(3)富于感情。这篇文章的叙述、描写抒情化,令人无法分清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情。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说它是记叙未尝不可,但洋溢着赞美之情。又如,“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显然是描写,但颂扬、景仰之情也呼之欲出。又如,“饭,几乎忘了吃”,本来是极平常的一句赞语,但紧接着跟上一句“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形成了对比,意蕴就丰富多了。同样,“夜间睡得很少”,“惜寸阴”,这种句子原也并不怎么精妙,但跟着一个情犹未尽的“分阴”,给人的感觉就不一般了。由于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能把平常的语句变得不平常了。

(4)富于音乐美。①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报迭起,形势紧张”,等等。这些词语的结构整齐,有节奏感。②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又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动不响,无声无闻”,“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还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4.夹叙夹议的写法。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二、问题研究

1.这篇文章为什么取标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经作者臧克家先生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现标题与原标题没有本质不同。问题是,说话和行动,都有,天天都有,太一般化了,放在标题上不是太不醒目、新颖了吗?如果写一般人,确是如此。然而,闻一多先生与众不同。请问:谁发表过“最后一次演讲”?这样的演讲惊天地、泣鬼神,岂是平常的什么说话所能相提并论的?再请问:“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做出这样行动的人全国有几个?这样的行动震惊了国内外亿万民众,岂是一般的什么行为所能比拟的?由此而见,这个标题用来写闻一多先生是适当的,是不一般的。

2.有的同志认为,这篇文章的语言大呼小叫,用大词、文言词,不朴实。到底应该怎样看?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诗人,应该看到,他是用诗化的语言写的。精练、生动、形象,有跳跃性,有气势,这是文章的语言风格。我们不能强求一律,说朴实的风格就好,诗化的风格就不好。应该说各有特点,各有妙处。

用文言词,适当用一点,用得好,能使文章精练,增加语言的味道,是好的。要吸取文言中有生命力的成分,这是大家都赞同的。

至于文章气势盛,好像大呼小叫,这用来写闻一多先生正合适。闻先生是一个刚性人物,富于阳刚之美。

[编辑本段]练习说明

一、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把握课文大意和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的主要特点,并提高把握关键语句的能力、复述的能力和概括的能力。

参考答案:

闻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二、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线部分的意思。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设题意图是,引导学生确切理解句中词语,从而进一步理解句子以至文章的意思。

参考答案:

第1句“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第2句“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第3句“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第4句“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第5句“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三、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展开讨论。

1.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2.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注意过渡句的运用,以及叙述中描写的运用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

1.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2.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四、△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设题意图是,加强学生课外语文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编辑本段]教学建议

一、这是一篇写得十分精粹的散文,感情充沛,语言精警。不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本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教师可以用范读,或者放录音、录像等,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诵读本文的积极性。

二、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都值得学生学习。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关于闻一多先生的背景材料,不妨引导学生从图书馆或从网上自主查阅,并加以整理后,在班上交流,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

四、课文中有些文言词不好理解,建议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自主解决,教师不必越俎代庖。

五、让学生查找一下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篇演讲,这样可以让学生更能体会到闻一多先生言行的魅力。

[编辑本段]有关资料

臧克家和闻一多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徒,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闻一多介绍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即参加,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浅探

闻一多先生是五四以来知识分子中一位杰出的人物。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为民主、为新中国而战斗的前线。诗人臧克家1980年2月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这篇散文,虽只记述了闻先生言行的片段,但仍可从中看到这位诗人、学者、战士的形象。

教该文时可与《最后一次讲演》结合起来进行,先教此文,再教后者,二者相互补充,把烈士的高大形象镌刻到学生的心中。教这篇文章要达到下列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并学习闻一多先生孜孜钻探宝藏的治学精神和嫉恶如仇、为祖国安危而英勇献身的凛然正气与高尚情操。

2.学习记述人物言行片段,从不同角度运用对比表现人物思想精神的方法。

3.理解语言的诗意和饱含的,体会记述中有论证的特色。

有些疑难词句须探讨,如:

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不作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从《论语·子罕篇》中引来,是颜渊赞美孔子的话,意思是“老师之道,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弥,更加。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有恒心,有毅力。锲(qiè),锲刻;舍(shě),放下。

望闻问切: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是观察病人的颜色、舌苔、表情、发育情况等;闻是听和嗅,即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气味;问是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切是用手诊脉或按腹部诊察有没有痞块等。通常这四种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叫做四诊。望诊是第一步。

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不窥园”出自《汉书·董仲舒传》,该传中有“……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兀兀穷年:兀(wù)兀,用心劳苦的样子。穷,尽。一年到头劳苦不息。出自韩愈的《进学解》,该文中有“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句子。

腾怨:腾,上升。怨气升腾。

群蚁排衙:衙(yá),衙门,旧时的官署。旧时官署陈设仪仗,全署属吏依次参谒长官,叫排衙。群蚁排衙,指许许多多的蚂蚁排列成行。文中指闻一多先生写字十分认真,他的以十万百万字计的手稿,都是密密麻麻写得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好像群蚁排衙。

迥乎不同:迥(jiǒng),远。差得很远,完全不同。

一反既往: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气冲斗牛:或为“气冲牛斗”。斗,北斗星;牛,牵牛星。斗牛,泛指天空。形容怒气很盛。

高标:凡高耸物体的末端都可以叫做高标,杜甫诗《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中有“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指慈恩寺塔高越青天。文中的高标指超群、出众。

为了帮助学生阅读理解,可组织学生就下列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一、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据此为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

让学生明确:文章是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论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文章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第二部分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进行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用这些高度概括的话过渡,它的好处在: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二、作者写“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样起笔的?这样起笔好在哪里?文章又是怎样围绕起笔的内容进行记叙议论的?哪些词句十分深刻地刻画了闻一多先生治学的目的、态度与精神?

感性好还是理性好

后台收到这样一条留言:“KY**姐你好,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是个特别感性的人。在做大多数选择的时候,我就算理智上清楚怎么做比较好,最后还是会跟随自己的情感,即便有时候跟随情感的选择一看就是错的。但我有的朋友就特别理性,他们真的能在那些时刻做出那个更优的选择,哪怕当时情感上会有些难受。我想知道为什么有些人更感性,而有些更理性呢?理性真的比感性更好吗?”

这是一条比较有代表性的留言,我们不止一次收到过关于“感性”和“理性”的问题。生活中,人们也的确常常会提到这两个词。感性和理性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它们有优劣之分吗?它们真的是互相对立的吗?今天的这篇文章里,我想试着来解答一些关于感性与理性的困惑。

著名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经济学家Daniel Kahneman(2011)曾提出过重要的“两个系统”理论。Kahneman在他和同事们的关于认知决策的大量研究中发现,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有两种,并把这两种方式类比成两个不同的系统,命名为系统一(system1)和系统二(system2)。

系统一代表的是快速地、自动化地、情绪性地、不思索地处理信息。它是一种“不费力”的认知方式,也是一种更加本能的处理信息和做决策的方式。它更像是人们的“感性系统”。

而系统二代表的则是逻辑性地、慎重地、有意识地处理信息。这是一种需要付出努力的认知方式,因此相比起系统一,它的运作是要缓慢许多的。生活中,人们在处理更高级和困难的问题时通常才会有意识地调动这种认知方式。它也被认为是我们的“理性系统”。

Kahneman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这两种系统——没有人是只利用系统一或系统二处理信息和做决策的。只是人们运行它们的情境和频率是有差异的,有的人更依赖于直觉的、感性的、反应迅速的系统一,有的人则更依赖于理性、缓慢的系统二。

因此,我们可以把理性和感性想象成一个长轴上的两端,两个极端上没有人,大家都分布在两者之间的某个位置。并且,人们在这条轴上的位置也并非固定不变的。

过去,在传统的经济学中贯穿着“理性人”的设,认为人在做决策,尤其是经济相关的决策时是绝对理性的。但事实上,即便我们以为自己是经过了谨慎的思考,在用自己的理智做决定,其实很多时候驱使我们做决定的还是感性因素。

Kahneman和他的搭档Tversky用了大量的研究推翻了“理性人”的说。他们发现,人们在做决策时会受到大量的、有规律的认知偏差(cognitive bias)的影响。Kahneman和Tversky在他们多年的研究中发现了超过150种不同形式的认知偏差。

但有趣的是,人们对于自己受到影响的事实通常是不知道的——他们自以为自己的决策过程是绝对理性的。因为,认知偏见是一种无意识的、不理性的大脑活动,它们会扭曲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而觉察到它们的存在、意识到自己它们在以何种形式影响着自己却是十分困难的事。Kahneman曾坦诚地表示,即便是进行了几十年关于认知偏差的他自己本人,也依然每天都在受到它们的影响。

Kahneman还表示,人们在处理生活中80%以上的信息和决策时,使用的都是依靠于直觉和情绪的系统一。这是因为,系统二的运行需要耗费大量的认知,如果生活中的大多数决定都要启用到理性的系统二,它的认知负荷和缓慢的运行速度会让我们无法作出任何决定。

一个看起来更理性的人,可能是经过了大量和反复的训练养成了这样的思维习惯。

真正的“理性”中最核心的部分,是批判性思考(criticalthinking)的能力。它要求人们保持思考的自主性和逻辑的严密性,不被动地全盘接受,能够尽可能地站在问题的各个角度去看待它(点此查看)。而批判性思考,本身就是一项需要学习且只能通过训练和运用提高的能力(Moore& Parker, 2011)。

Kahneman也认为,系统二的能力是需要培养和训练的,它不像系统一,更接近于一种本能的反应。从这个角度来说,理性的确是一种更加成熟的认知方式。同时,即便没有人能够完全不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但学习它们是什么,练习捕捉它们何时发生,是让自己在需要用理性做决策时不受它们影响的第一步。

不过,依靠理性也可能源自于对自己情感的否认和不信任,或是有着情绪功能上的障碍。前者是人为地忽视或否定了自己情绪体验的重要性,并一味地相信除了自身以外的、外界的对于“好的选择”的标准和定义,总是试图依靠理智作出最“正确”的选择。而后者可能是生理性的情绪无能,即无法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因此只能依靠理智而非情感去做决策。

那,那些看起来更加感性、更依赖情感的人呢?

首先,“感性”可能只是一种人生观。我们生活中一定都见过这样的人,他们明白自己情感上想要怎么做,也清楚理智上应该怎么做,但他们主动地选择跟随自己的情感。我们平时说的“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便是这样一种人生观。

有主动选择的依赖情感的人,便也有在做选择时被情感驱使着的、不受自我控制的人。这一种情形也很常见,比起前者的“主动选择”,它更像是一种“忍不住”,这种忍不住常常伴随着事后的懊悔和自责。此时,依赖情感则是一种缺乏主动控制力的问题。

主动控制力,指的是人们能够在面对一些情境时,有意识地克制自己的“首选反应”(e.g.情绪化、冲动的回应),而选择做出“次选反应”(e.g.更冷静、理智的回应)的能力(Rothbart&Bates, 2006; Eisenberg, 2012),它涵盖了人们对于自己注意力、情绪、行为等的自主调节和管理能力,是个体控制力的一个方面。

不过,是否能够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也和人格特质有关。比如,对于对情绪格外敏感的高敏感人群(点此查看)来说,情绪对他们的刺激和影响本身就会更加激烈和难以忽视,这也使得他们更难在第一时间去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同样的,大五人格中神经质水平较高的人也更容易在处理信息和做决策时受到自己负面情绪的影响,尤其是在有压力的情境下(Byrne,Silasi-Mansat, & Worthy,2015)。

此外,还有一些自认感性的人其实是出于一种对自己直觉的无条件信任。我有位朋友曾对我说过,近几年她越来越相信自己的直觉,和自己的直觉之间渐渐地形成了一种很好的信任关系和同盟关系。当面对一个情境时,她非常相信自己内心的声音,因为知道自己的直觉面“knows the best”。

在我们后来的关于她为什么会越来越相信自己的直觉的探讨中发现,是因为很多时候在用直觉作出决定后,她时隔很久回过头看,发现当时的确做出了一个对自己来说最好的决定。

有学者指出,直觉也是一种分析,只不过这种分析是带有极大主观性的,是非常迅速的,同时是在无意识中完成的。它是我们的经验与情绪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Flora,2007)。我的那位朋友说,在她看来,直觉也像是一种“一瞬间的理性”。

但,值得注意的是,情感与理智在决策中并没有高下之分,如果过分依赖于其中任何一种,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问题。

先说说理性。理性可能是更加目标导向的一种角度,而这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比如,当你的目标本身不是发自你的情感时,你做出的理性的决定可能是帮助你实现了目标,但是这种目标会和你自我的价值感和满足感相隔甚远。因此,理性的、看起来更“正确”的决定并不会让你更快乐。有效地利用理性可以帮你实现目标,却不一定能帮你实现自我。

那么感性呢?有的时候,完全依赖情感的人恰巧是因为他们与自己的直觉之间还没有达成上述的良好的同盟关系。人和自己直觉之间的同盟关系是不容易达成的,只有对自己诚实的能力很高了之后才能做到——你已经不太有太多的自我欺骗和自我抗争,不再压抑自己。

但很多时候人们作出的情感性的、冲动的反应其实是自我压抑性和自我对抗性的,他们否认自己的欲望存在,所以做出了一些情感性的选择。当一个人对自我诚实的能力还不够时,他们更容易让一些转瞬即逝的心境去决定整个的走向——这种选择往往是自我设障式的,在今后不断地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障碍。

情感和理智都各有它们更有优势的场合。比如,在选择伴侣和开始一段关系这样的决策中,我们情感的信息可能是更有价值的(Myers,2004)。即便你通过理智的判断选了一个最合适的人和一段利益最大化的关系,你也未必能够获得在关系中你真正需要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而在一些规则、结构较为明确,以及比较高风险的情况下,用理性的分析和推理往往会更有效。比如投资理财相关的决策,以及棋类游戏等,这也是在国际象棋、围棋比赛中,机器人可以打败人脑的原因。

最后,我们想给大家一个更大、更全面的视角,去看待我们在生活里的每一次选择和决策中需要考虑到的因素——它们包含了理性与感性,却又不止于此。

英国心理学家Walter Mischel认为,我们遇到的会与一个复杂的认知——情感系统发生交互作用,并最终决定了我们的决策行为。米歇尔在它的模型中提到了五个组成要素——编码、预期和信念、情感、目标和价值、能力和自我调节的。

编码(encoding):是人们如何对自我、他人、和情境进行分类,以供以后在类似情境中提取和使用。

预期和信念(expectations and beliefs):是有关社会、特定情境中的行为结果、自我效能的预期和信念。

情感(affects):涉及感受、情绪和情感反应(包括生理反应)。对情境特征的情感反应可能是在意识之外即刻和自动产生的,它会反过来影响着相关的认知和行为。

目标和价值(goals and values):涉及符合心愿的结果和情感状态,厌恶的结果和情感状态,目标、价值和人生等元素。目标影响着价值,价值也影响着行为表现。

能力和自我调节(competencies and self-regulation plans):涉及个体潜在的行为和能力以及用于组织行为、影响个人行为和内部状态的和策略。通过自我调节系统,个体可以战胜刺激(情绪)控制,实质性地影响环境。

在这五个元素中,“情感”元素最接近日常语境中的“感性”;而“能力和自我调节”更接近于“理性”。但,我们会发现编码(即对人事物的分类方式)、预期和信念(即对一件事情结果和预期和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的信念),以及目标和价值,是非常受到个人经历的影响的,也是在决策中我们更有控制力的部分。

因此,其实所谓的“感性”和“理性”并没有一种绝对的标准。它更多是一种主观的判断。比如,由于目标和价值这一元素的不同,两个个体即使在同一情境下做出了完全相同的选择,他们也可能一个认为自己做出了“理性”的选择,一个认为自己做出了“感性”的选择。

而在一个决策中,发挥作用的也并不只有“感性”与“理性”两种因素,当我们能够打破这种打破感性/理性二元论的框架,带着更完整、更复杂的视角去看待每个个体和问题时,或许就更能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每一个选择,更好地为自己做出选择。

References:

Eisenberg N. (2012). Temperamental EffortfulControl (Self-Regulation), Encyclopedia on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Byrne, K. A., Silasi-Mansat, C. D., & Worthy, D. A. (2015). Who chokes under pressure?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decision-making under pressure.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74, 22-28.

Flora, C. (2007). Gut Almighty. PsychologyToday.

Kahneman, D., & Egan, P. (2011). Thinking, fast and slow (Vol. 1). New York: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Moore, B. N., & Parker, R. (2009). Critical thinking. Boston, MA: McGraw-Hill.

Myers, D. G. (2004). Intuition: Itspowers and perils. Yale University Press.

Rothbart, M. K., & Bates, J. (2006).Temperament. In N. Eisenberg, W. Damon, & L. M. Richard (Eds.), Handbook ofchild psychology: Vol. 3, Social, emotional,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6thed.) (pp. 99-166). Hoboken, NJ US; John Wiley & Sons Inc.